top of page
作家相片Ekklesia kingdom

释放怨恨—在饶恕中建造国度的领袖生命

💥每日主题:释放怨恨——在饶恕中建造国度的领袖生命💥 复兴Angelina老师

“亲爱的弟兄,不要自己伸冤,宁可让步,听凭主怒;

因为经上记着:‘主说:伸冤在我,我必报应。’”(罗马书 12:19)

国度的领袖生命不在于对他人过失的计较,而在于对神公义的信靠。

在主的爱与公义中,饶恕不仅释放了他人,也让我们得以自由,

从怨恨的捆绑中迈向国度复兴的使命。

🌟生命觉醒:饶恕带来的自由与释放

约瑟的宽恕 约瑟被兄弟出卖为奴,经历了被陷害、监禁等诸多苦难。

然而,当他成为埃及宰相,面对求助的兄弟时,他选择饶恕,并用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遭遇:“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,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。”(创世记 50:20)

约瑟的饶恕不仅修复了家庭关系,也成为神救赎计划的一部分。

作为Ekklesia的领袖,我们要学会效法约瑟,将怨恨交托给神,

以饶恕建立和好的文化,让生命得自由,使命得彰显。

关键行动:

  1. 默想神的公义:在祷告中释放怨恨,交托伸冤的权柄于神。

  2. 实践和好:主动修复关系,在团队和家庭中成为饶恕的榜样。


💥Ekklesia的使命:在饶恕中释放国度文化

C.S.路易斯曾说:“饶恕是基督徒最难的操练之一,却是最能显明神性的一种方式。”

在饶恕中,我们不仅彰显神的性情,也为国度文化铺路,

使团队和社区免于破裂,反而因和好而兴盛。

关键行动:

  1. 构建宽恕文化:在团队中鼓励开放对话与饶恕,避免怨恨蔓延。

  2. 推动彼此扶持:成为冲突中的调解者,让和好成为见证神恩典的工具。


🔥共建国度生态:以宽恕为根基的复兴模式

小故事:两兄弟的和解 两兄弟因遗产分配争吵多年,直到某日其中一人主动放下成见,说:“如果我们的父亲在世,他会更希望我们珍惜彼此,而非计较得失。”

这句话感动了另一个兄弟,他们终于和好。

在国度建造中,宽恕与和好是关键所在。

只有当我们选择不自己伸冤,而是依靠神的公义时,才可能释放真正的复兴与转化。

关键行动:

  1. 成为和解的桥梁:在家庭、职场和社区中,推动因饶恕而产生的更新。

  2. 扩大国度影响:将宽恕的力量延伸到十二门社会领域,为国度生态注入复兴的能量。


❤️思考与操练:

  1. 你是否在生命中有未被处理的怨恨?如何将它交托给神,走向饶恕的自由?

  2. 在团队或社区中,你能否主动推动和好,成为饶恕文化的塑造者?

  3. 思考你所在的社会领域,如何通过饶恕建立和谐与转化的生态系统?


🌏祷告

愿我们因信靠神的公义而得自由,因饶恕而释放爱,

成为国度生态的建造者。

在十二门社会领域中,我们要以宽恕为根基,建立满有神荣耀的复兴文化!


💌 重要通知:兴起的时刻到了!

亲爱的国度领袖,神已经预备你许久,祂的呼召正在响起:

兴起,进入Aliyyah上行之旅,一起归回!

 

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恩赐与使命,祂正在召唤你共同建造神的家,神的殿:

  1. 无论你拥有先知性的恩赐

    • 请进入神的家、神的殿,在祷告中领受当下的心意与异象!

    • 透过属灵洞察,传递神的旨意,为这个国度化更新的时代指明道路!

  2. 无论你拥有使徒性的恩赐

    • 请你来到中东属灵至高点,为主带下开拓的脚印!

    • 在全球祷告的殿中联动并承接使命,将属天蓝图带入地上,建造新的属灵领地

  3. 无论你拥有教师的恩赐

    • 请你以真理为基,在祷告殿中展开国度化的教导与训练!

    • 以启示真理装备下一代的领袖,塑造他们的属灵品格,帮助他们走向成熟!

  4. 无论你拥有牧师的恩赐

    • 请你以爱与怜悯进入神的家,安慰破碎的心灵,医治受伤的灵魂!

    • 通过牧养和陪伴,带领群羊走入神国度化的共享祝福中!

  5. 无论你拥有传福音者的恩赐

    • 请你以祷告殿为起点,将神的救恩与爱广传,连接未得之地的人群,释放下祝福及转化!

    • 在圣灵的能力下,唤醒更多人归向主,让万民进入神的祝福与荣耀!

 

👍祷告的殿,神国的家 已为你敞开,Aliyyah上行之旅已开始!

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,为圣洁的国民。

邀请每一位领袖进入神的殿,携带神所赐的恩赐与使命,共同为祂的国度奔走!

神的家门为你敞开,社会转化十二门为你敞开,

欢迎你一同进入这个全新的时代,一起见证神的荣耀与作为!

让我们回应呼召,兴起迈步,共同建造万民祷告的殿,神的家,进入十二门产业链,迎接国度化共享与更新的时刻!

兴起的国度领袖们,进入祷告及行动,线上线下,全球家人们一起共建!

请发邮件至 Ekklesia12@ekklesia12.org


8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